时间利用率理论升级版——剩余精力理论
根据 leo_song 的 时间利用率理论 修改而来
基本计算方法
$$ F=24-\sum{k=1}^nt{k}w_{k}, w\in\left[0,2\right],t\in\left[0,24\right) $$
w
为做某件事的权重- 可以并行的事情/可以不必花费精力做的时间可以记为
0
,比如:悠闲的吃饭、单纯的散步 - 无法并行/需要花费精力的事情,按重要程度选择权重值
- 如果事情非常重要(紧急任务,需要大量花费精力的事情)权重记为
2
- 睡眠权重恒为
1
- 可以并行的事情/可以不必花费精力做的时间可以记为
t
为做某件事需要的时间- 睡眠时间按实际计算
n
为当天做的所有事情- 如果所有的事情计算完毕
F > 0
说明出现了剩余精力 - 如果结果中
F < 0
需要在第二天的计算中扣减掉 - 可以回溯一下哪件事耗尽了精力
举例
中年社畜
假设有如下日程
- 22:00-7:00 睡眠:
9 * 1
- 洗漱、早饭:
0.5 * 1
(由于早上要上班,实际上是花费精力的) - 上班:
8 * 1.2 + 1 * 1
(社畜的工作一般比较痛苦,计算通勤时间) - 午饭+午休
1 * 0
- 晚饭
0.5 * 0.5
(家里有熊孩子) - 跟孩子玩/照看孩子
2 * 1.4
(比较花费精力,而且孩子在发熊的时候会大量消耗精力,平均计算) - 22:00 睡觉
带入计算公式,可得 F = 0.35
即剩余精力可以支撑 21 分钟做一些一般重要事情
单身社畜
- 8点起床:
8 * 1
- 洗漱并移动至公司:
1 * 1
- 社畜到12点:
3 * 1.2
- 吃饭:0
- (13:00)
- 社畜到18点:
5 * 1.2
- 从公司移动至饭馆,吃饭,从饭馆回来:
1.5 * 1
(这里,吃饭带上了赶路属性) - (19:30)
- 折腾业余项目到22点:
2.5 * 1.2
- 洗漱:
0.5 * 0.5
- 咸鱼到 0 点:
2 * 0
带入计算公式得 F = 0.65
即剩余精力可以支撑 40 分钟
上学
- 8点起床:
8 * 1
- 洗漱+准备早饭:
0.5 * 0.5
- 吃饭:
0
- (9:00)
- 写作业至12点:
3 * 1.2
- 准备午饭:
0.5 * 0.5
- 吃饭:0
- (13:00)
- 做作业至17:30:
4.5 * 1.2
- 准备晚饭:
0.5 * 0.5
- 吃饭并休息:
0
- (19:00)
- 写作业至凌晨1点:
6 * 1.5
(由于时间较长,权重稍微提高) - 洗漱并准备睡觉:
1 * 0.5
- (26:00)
带入计算公式得 F = -3.25
,在晚上写作业的过程中,精力耗尽
结论
- 当
F > 0
的时候,说明是有剩余精力的,一般认为,剩余精力至少应当保留 1-1.5 小时为宜。 - 当
F <= 0
的时候,说明精力已经透支,需要用一些手段进行调整 - 长期处于
F < 0
的状态,会对身心产生损伤